岳红文:生活方式医学逆转冠心病斑块

2023-11-30




提要:生活方式医学(Lifestyle Medicine)被美国医学院协会评为2018年新兴医学专科之一,是针对慢性疾病的成因,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循证医学改良,以非药物、非手术的方式,达到疾病预防、逆转、和康复的一线治疗手段。

生活方式医学,融合营养科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及行为科学、社会学、睡眠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在心、身、灵三个层面,通过重建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去防治或逆转慢性疾病,对心脑血管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总体有效率(预防、逆转、康复)超过80%。



生活方式医学以循证医学临床指南为基础,以非药物、非手术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为手段,针对慢病病因,通过对患者的生活方式疾病风险分析、开具生活方式医学处方、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健康生活方式技能培训与维护等等,达到慢病管理、逆转和康复的目的,目前对于心脑血管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肿瘤预防康复、抑郁症、失眠、肥胖及衰老等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生活方式医学已经成为各类慢病的一线治疗手段,大大提升了综合疗效,大幅降低了医疗费用的开支。



目前,宜心动脉斑块专病门诊正在通过生活方式医学实现动脉斑块的预防、缩小、逆转和心脏疾病的康复。本文摘自岳红文教授关于《生活方式医学逆转冠心病斑块》的部分论述。岳教授作为宜心健康的特邀专家,以最前沿的学术文献论证了生活方式医学在逆转冠心病斑块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休斯敦德克萨斯医学中心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Michael DeBakey 教授及其学生Dean Ornish 医生等心血管专家在临床上发现,患有严重冠心病的患者通过几个月非药物、非手术的改良生活方式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甚至心衰等症状,都可以得到明显地改善。


多年来在美国医学界心脏内、外科一直排名第一的美国著名医院Cleveland Clinic医学中心外科教授 Caldwell Esselstyn医生,也在专业杂志发表研究文章,证明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严格的低脂全蔬膳食营养治疗后,可以有效逆转冠状动脉内的斑块,也可以减少冠心病的临床恶性事件,包括心肌梗死、手术治疗、反复住院治疗等等。


1999 年 James Rippe 教授出版了第一部生活方式医学的专著。随着大量研究证据的积累,医学界对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形成了共识。2004 年美国正式成立了生活方式医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Lifestyle Medicine ) 。不久,欧洲、澳洲、亚洲生活方式医学会相继成立,并逐渐成为医学界的新领。


2011年美国联邦医保正式纳入第一个非药物、非手术治疗和逆转心脑血管疾病的项目(Dean Ornish Program for Reversing Heart Disease)。


Ornish医生从贝勒医学院毕业,在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住院培训后,来到旧金山Sausalito市开始他的执业医师生涯,也同时创立预防医学研究院。他首次在美国开创用生活方式医学预防或治疗心血管慢病等,其系列研究成果从1977年开始,就发表于《JAMA》、《柳叶刀》及《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等著名医学杂志上,证明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医学方案,包括Ornish膳食模式、有氧运动、心理调节等技术,可以有效逆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衰老等慢性疾病,其科研成果越来越被更多的临床专家们接受,并在十年前被美国著名保险公司纳入医疗保险报销项目。

Ornish医生现在是加州大学医学院临床教授,也曾担任克林顿总统保健医生,指导克林顿总统的心脏康复方案。


他创建的强化生活方式治疗方案,可以归纳为“三多一少”生活方式医学模式,即多健康膳食、运动及良好人际关系,减少压力及负面情绪。


具体包括: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密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工作关系和宽松的社会人际关系;


2)改变膳食结构,以新鲜蔬菜水果、植物全谷类膳食为主,适当摄取鱼肉,严格避免红肉(尤其是加工后的肉类制品)、严格避免精制加工的面食等;


3)每天适当的运动,避免久坐;


4)做好压力及情绪管理,通过正念心理技能操练等方式,降低压力水平,调节情绪波动。


2017年10月美国生活方式医学会举办第一次专科医生考试,这标志着生活方式医学正式成为美国主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的人类社会,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伴随着慢性疾病带来的全球性健康危机和医疗危机,一场医学变革正席卷全球。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以代谢性综合症为主症的慢性疾病,让主流医学遭遇了瓶颈,这其中除了还原论的病因思维外,对抗性的治疗思路,更是导致慢性疾病无法治愈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在国际上功能医学,尤其是心血管功能医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分支。


目前现有的主流医学,是以疾病导向的医学,针对各个器官(例如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做检查及治疗。而心血管功能医学是基于科学依据的系统医学的思维,整体评估全身各系统有无异常,例如有无慢性炎症,荷尔蒙是否平衡,有无氧化压力,心理或人际压力是否过大,重金属是否超标,以及自身免疫状态等等。


发现异常后,通过饮食、生活方式调整、排毒、营养素补充、正念或冥想等大脑生物反馈技术等,达到身心灵的平衡,进而预防、调理或逆转慢性疾病。


预防斑块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与日常生活的细节密切相关,比如说长期不科学饮食、缺乏运动锻炼,导致血脂、血压、血糖的异常,损伤到血管内皮,从而给低密度脂蛋白的沉积创造了条件。所以,预防动脉硬化最有效的措施应当从加强运动锻炼和科学饮食入手。


在日常饮食方面,荷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当膳食中一种称为类黄酮的物质含量较高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降低了至少一半以上,这是一个让人类受益匪浅的结果。


研究者对人们日常最常食用的28种蔬菜、12种水果和9种饮料中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苹果中类黄酮的含量最为丰富,其次含量较多的是洋葱,这也就是说我们每天的食物中都不应少了苹果和洋葱。


那每天吃多少就可以呢?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进食110克的苹果或洋葱即可摄取到足够的类黄酮,达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对于已经存在动脉硬化的人来说,每天坚持食用苹果和洋葱也有助于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研究者在研究中还发现,苹果和洋葱中的类黄酮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血管功能医学,在预防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阻止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清除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控制慢性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恢复血液促栓与抗栓之间的动态平衡,减轻或控制血管内壁的钙沉积、修复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等等。


具体的方法简介如下:


抗炎及抗氧化饮食及功效营养素的补充;


大量深色绿叶蔬菜或补充叶酸;


大豆类黄酮、槲皮素、姜黄素等抗炎营养素;


蚕丝蛋白消解酶、纳豆激酶等;


倡导生活方式医学,从源头防治心血管疾病


2016年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健康生活方式”是纲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2019 年 7 月国家再次出台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预防为主,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实现规划目标最为重要的途径,这一系列的文件和举措,标志着我国的医疗大健康模式从被动式医疗模式,向主动式价值医疗模式转变,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倡导生活方式医学,就是把目前的以治疗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可以从源头防治心血管疾病。因此,从健康医学专业层面,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健康医学理论及技术体系、临床实践标准及流程,才能顺应国家健康战略,落地健康服务内容。


内容来源:本文节选自岳红文教授《颠覆:逆转冠心病斑块的研究进展及生活方式医学》

岳红文(中国/美国):临床医学博士、教授。1997年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0 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师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Peter Agre 和William Guggino,从事基因治疗及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2004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心内科临床药理中心教授及学术带头人。2019年担任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及功效营养分会秘书长。2020年任海南博鳌医疗先行区一龄心血管代谢防治中心院长。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阅读229
分享